Philippians Underground Recycle Bucket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星期五的苦難果實(上) / 楊腓力

向下

星期五的苦難果實(上) / 楊腓力 Empty 星期五的苦難果實(上) / 楊腓力

發表  Sundog 周五 10月 03, 2008 2:55 pm

  
  無論是生命中真實的或表演的,
  在古代所有的悲劇中,我們看到同樣的模式:
  英雄,無論是亞歷山大或伊底帕斯,
  在達到他的高峰時,只有走下坡,
  面臨接受被削減的結局。
  只有在耶穌的戲劇中,出現相反的模式:
  英雄被砍倒,又復活高升。
  
  高希爾(Thomas Cahill)
  
   先前我曾提過有位朋友對我說的話:「相信神是良善的沒有問題。我的問題是:祂好在哪裡?我向神呼求幫助,但是很難知道祂如何回應。說真的,我們可以在哪 些事上指望神呢?」這個問題縈繞於我的近著《尋神啟事》的每一扉頁,也是我寫該書的動機。與人交往,我們還有點概念,知道對他人有何期待與指望。可是與神交往呢?

  我在魏勒德的《天外謀略》(The Divine Conspiracy)中讀到一個句子,找到答案的線索:「在我們前往神完滿世界的路途,沒有任何不可蒙贖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。」世界是美好的;世界是墮 落的;世界是可蒙贖的。該書也可以為證,這順序不僅用於整個宇宙,也可用於每一個跟隨神的人。我們所遭遇的,沒有任何能超出神的救贖能力外。

   以神的迂回手法來看,我們認為是不利的,卻可能變成有利;耶穌與人接觸,或是說故事,無不強調這一點。祂以好撒瑪利亞人(而非有名望的宗教領袖),作為憐 憫的榜樣。祂選擇了另一個有五次婚姻失敗記錄的撒瑪利亞婦人,作為第一個宣教士。祂指向一名異教軍人,作為信心的典範。祂將名叫撒該的貪心稅吏,感化為樂 善好施的模範。離世之際,祂將任務交給一群沒有受過教育的村夫,由背叛過祂的彼得領軍。這些選擇都突顯出救贖的以反為正。

  「匿名戒酒協會」的 創始人之一比爾-威爾森(Bill Wilson)嘗試了很多錯誤的療法,最後終於明白了以反為正的個中道理。他深信不移,創設了經典的戒酒十二步驟小組,主張一個酒鬼非要「落到穀底」,才 會往上爬。他寫給同與酒癮搏鬥的人說:「我們何其有幸,透徹明白上天的吊詭:力量生於軟弱;複起之先必有卑微;痛苦不僅是代價,也是靈性重生的基礎。」

  這種情形在康復期間也一直持續。一個酒鬼可能迫切禱告,希望上癮的情況儘快消失,然而沒有多少受制於不良習慣的人驟然間經歷奇跡式的醫治。大部分人還是天天與誘惑搏鬥。他們經歷的恩典不是「神水」,而是膏油,其力量發自於天天定意倚靠神。
  
  藉著軟弱呼喚我們

  每個人在地上都活出屬於自己的困難劇本:一心以結婚為目標卻落單,或是身體殘障,或是貧窮、受到性侵害、種族偏見、慢性疾病、家庭問題、受制於不良習慣、離婚等等。

   杜尼耶寫《苦難新意》(Creative Suffering),為了探索令他極為困惑的現象:最有成就的人往往生長於困苦、不和樂的家庭。他的一位同事研究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領袖,名單上有亞曆山 大大帝、凱撒、路易十四、喬治-華盛頓、拿破倫、維多利亞皇后等等。他發現這些大人物有一共通點:他們都是孤兒。杜尼耶大惑不解:自己到處演講,強調父母 親協力營造有益的家庭環境很重要;但是這些偉大人物都是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下長大。杜尼耶自己也是個孤兒,從此不把困苦當成是要消除的東西,而是當作可以挽 回,用在好處上的東西。

  記者艾克曼(David Aikman)在其著作《偉大心靈》(Great Souls)中流覽二十世紀,找出幾位道德與靈性出眾的人。他選出來六位:德蕾莎修女在人類痛苦至極之處工作;索忍尼辛記錄了古拉格;維瑟從納粹浩劫中生 還;曼德拉作牢二十七年;教宗保祿二世在納粹與共產政權下長大;還有佈道家葛理翰。這六位只有葛理翰還算是「正常」的中產階級出身,但是他們都成為上一個 世紀的屬靈巨人。

  我們無權把苦難的救贖力當作打氣處方逼人接受,但也不能忽略為此作見證的人。我自己也是採訪記者,目睹過困苦裡蘊含的救贖 力。我記得玖妮出事幾個月後去見她。她還是個青少年,絕望困惑之餘,看不清未來。她又怎能服事神呢?受困於輪椅,不能自己吃飯、穿衣服,沒有別人貼身的幫 忙,根本過不了一天;她對我說:「你體會不了我的羞恥感受。」這樣一個悲劇會有什麼好處呢?如今,三十年後,玖妮回顧因跳水脖子慘遭折斷的那一天,竟然說 是她一生中最棒的一天。她容許神與她同工,將一宗悲劇贖回,在壞事中成就了好事。

  我也記得拜訪保羅-班德以前在印度的麻瘋病人薩達姆。他長得 像小一號的甘地:瘦削、禿頭、盤腿坐在床沿。他的聲音尖銳,好像在唱歌,道出受人鄙棄的辛酸往事。同學在學校折磨他;公車司機穿著鞋把他踢下車;很多雇主 無視於他的能力與才華,拒絕錄用他;醫院出於莫名的恐懼不肯收他住院。他又說到,後來班德醫生與眼科醫生的太太為他作了一連串複雜的手術--韌帶移植、去 除神經、切除腳趾、開白內障--他講述了半小時的生平,真可說是人生苦難大全。然而,我們在他的家喝最後一杯茶時,他說了句驚人的話:「我還是要說,我很 高興患了麻瘋病。」

  「高興?」我不可置信問道。

  「沒錯,」薩達姆回答說:「若不是麻瘋病,我只會是個正常人在一個正常家庭,追逐財富與社會上的高位。我絕不會認識班德醫生夫婦這種大好人,也絕不會認識活在他們生命裡的神。」

  最後一個例子,是美國南方的文學健將普萊斯,其小說、文學批評、心靈反思樣樣精彩。很多人都追著他的書看,一九八四年聽到他患了脊髓癌,感到很難過。十年後,我在他的回憶錄裡,看到下列記述病痛與癱瘓的文字:

   於是,災難——沒錯——好一陣子——整整四年。真的是場浩劫,篤定的生命散落四處,而緊要的部分——裡或外——業已永遠喪失。然而若要我誠實衡量目前的 生活——一九三三到八四,相較於之後——我會說,前四十年雖然愉快,近來遭大難的日子更好:生命中帶進更多,也帶出不少——更多的愛與關懷、更多的體認與 耐心,而且功倍又事半。

  普萊斯歸功於「神令人顫慄、驚異的恩典。」與神的關係並不保證能超自然地脫離困苦,但是苦難絕對有超自然的用途。
  
  神給人選擇的機會

  在大多數事情上,我們看努力的成果,再決定「過程」的價值。作實驗的人三十年後,還是沒有找到某個基因,他會覺得時間白白浪費了。化學家進行元素合成,但無人使用,就會覺得沒有成功。小說家的最大願望是作品出版。採礦的人只為了一個目標挖掘,那就是:找到金子。

   關係的過程則不同。想到我的好朋友,沒有一位是計畫中交往的:「我要跟提姆、史考特、萊納作朋友。嗯,我需要擬個計畫,以便達到交友目標。」與這幾位的 友誼幾乎都是不期然發生的,前兩位是我的同事,後者是我大學室友。與人交往,「過程」就是目的。兩人共用的經驗與意義生髮出親密,而困難的時光往往使得關 系更堅穩。

  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」真理與生命可以給予人跟隨的動力,然而與神的關係,最後與任何關係一樣,都是關乎「過程」: 天天邀請神進入我存在的每一寸空間。祈克果將一些基督徒比作小學生──想在書後找到算術題目的答案。然而只有自己一步步作題目,才能學會算術。或是用本仁 約翰的比方,只有努力追尋,歷經歡樂、艱辛、迂回路,天路客才能抵達目的地。

  我有個單身朋友,迫切禱告,求神減低、甚至除去他的性欲。他說欲 望使得他一直落在試探裡,色情讀物使得他不能專心,一而再地屈服於誘惑,毀了他的靈修生活。我儘量以溫和的口氣告訴他,神大概不會照他所願,垂聽他的禱告,重新測定他的荷爾蒙。他可能需要跟其他人一樣,藉著操練、群體生活,以及時刻倚靠神,學習如何作個忠貞的信徒。

  不論是什麼原因,神讓這個 支離破碎的世界,長時間陷於墮落的狀態。我們這些活在其中的人,要明白神珍惜我們的品格,過於珍惜我們的安舒,常常使用一些令我們極其不適的因素,作為祂 的工具,塑造我們的品格。故事正在書寫,我們只能瞥見少許結局。我們面臨的抉擇是:信任這位「作者」,還是要獨行其道。神總是給人選擇的機會。

   在我自己的屬靈生命裡,我一直學習以開放的心胸接受新的事實,期望落空時不怪罪神,而是信靠祂能藉著挫敗的經歷,引導我長大更新。對於神管理這個世界, 我也學習一種「祂最清楚」的信靠態度。回顧舊約,我知道神如果真的照我希望的神奇手法,未必能成就我所期望的結果。當神差遣無罪、不強逼人、充滿恩典與醫 治的獨生子來到世間,我們卻殺了祂。神也容許自己以不情願的方法,成就更崇高的目的。
  
Sundog
Sundog
拾荒阿伯
拾荒阿伯

文章數 : 104
注冊日期 : 2008-09-30
年齡 : 45
來自 : Taipei, Taiwan

http://philippians.chinarenluntan.info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