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ilippians Underground Recycle Bucket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與命運搏鬥的人 / 歌珊

向下

與命運搏鬥的人 / 歌珊 Empty 與命運搏鬥的人 / 歌珊

發表  Sundog 周五 10月 03, 2008 12:06 pm

「在生命的隱密處,是否還有一個為人所不知的法則?年過四十,我經常思索關於命運的問題。什麼是命運的邏輯與文法?人一生的受挫與成功是不是有跡可尋、並有一種無形而預定的支配力?」

又收到De的伊媚兒。年輕時握他的手總是濕漉漉地,想像此刻的他正坐在電腦桌前,擊打出一條又一條不利人行的沮洳;他大起大落的事業、窮奢極慾的性冒險,以及受躁鬱症折磨的最新消息;還有,不斷與命運對質、抗議、妥協的喃喃老調。 

De 聰明而早慧,大學時代就開始收集研究所的論文資料。我們一起討論如何利用魯迅、王瑤的作品重寫中國中古文人史;那是他嚮往的生活情趣。我也忘不了他出示手抄廢名的《佛教有宗說因果》時令人震撼的經驗。De敏感多疑、執拗善變,像極了我們當年清談的大學者劉師培(1884~1920)。「偉大的人物往往帶有一種命運性。」這是De對這位短命學者的評語。 

什麼是「命運」?我不知道。不過,我想熟劉師培著作的De應該讀過〈定命論〉一文。那一年,劉師培三十歲,開始思考命運。「無命之說,鄙人于數載以前力持此論,近始知其可疑。」為什麼他由不信命運之說一轉而以為人生無非定命?誠如心理學家Rollo May所說:「一個人的意願與生命中之必然相互衝突的時候,我們更深層的命運就會在此顯露。」他又說:「命運這個概念,會使得憤怒經驗成為必要。我們可以確定,有些『從來不生氣』的人,也從來不會與命運遭逢。」不斷的挫敗、致命的打擊、周而復始的病痛讓我們真正與命運相逢。 

劉師培一生有三變。他二十歲加入革命黨,主張推翻滿清,甚至改名「劉光漢」;廿四歲忽又熱衷起無政府主義思想;緊接著,竟秘密投靠清廷兩江總督端方,民國以後,更為恢復帝制熱心奔走,並擔任袁世凱的參政院參政。這些變化大概也可以找到一些內在理路罷。但劉師培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論是「雖淵靜好書,而心實內熱」。他在哪兒駐留,哪兒就要以他成為同心圓的中心;他運籌帷幄、躊躇滿志,從容不迫地掌握著世界。劉師培像一位政治賭徒,每次下注都準備傾家蕩產,那種猶豫不決、瞻前顧後、按月儲金式的獲利為他所齒冷。大陸學者陳平原說:「劉師培的真正特色,其實不在於晚清文人常有的問政」,而是「幾乎每兩三年必有一變,而且每一次轉變都很突兀,讓追摹其後的崇拜者目瞪口呆。」劉師培的善變其實是有跡可尋。例如1911年,辛亥革命勝利。他意想不到自己業已繳械的革命事業竟然蒸蒸日上,心中相當不是滋味;他不甘心,決定向當年革命的對象輸誠。劉師培的〈定命論〉(1913年)就是寫在這個時候,他用外在的爵秩名利來安撫內心的重重失落。 

劉師培一變再變的行事作風在當時並非特例,甚至可以做為近代知識份子的一種原型(stereotype)。大學時代,我與De便為了劉師培的一篇文章〈清儒得失論〉吵過架。這篇文章透過歷史的省思得出了幾種知識份子的類型:「純漢學者,率多高隱」,走的是寂寞治學的路;而「經世之學,假高名以營利。義理之學,借道德以沽名,卑者視為利祿之途,高者用為利權之餌,外逞匡時化俗之談,然實不副名,反躬自思,亦必啞然失笑。是則托兼愛之名而博為我之實益。」劉師培真是把那些夸講經世、義理的文人看透了,說他們假借「兼愛」之名而求「為我」之實益,這難道不是夫子自道? 

根據陶菊隱《籌安會「六君子」傳》記載,1919年劉師培病逝前,曾招其弟子黃侃告白:「我一生應當論學而不問政,只因早年一念之差,誤了先人清德,而今悔之晚矣。」他病逝不久,妻子何震隨即精神失常。 

章太炎有段將知識份子類比為精神病患的說法,無疑是對劉師培的同情理解:「大凡非常可怪的議論,不是神經病人,斷不能想,就能想也不敢說。說了以後,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,不是神經病人,斷不能百折不回,孤行己意。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,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。」這些偉大的憂鬱、躁鬱症患者,往往帶有一種執著強逼性(obsessive compulsive)的習氣,獻身於文化宣教的大事業,引領人民進入瘟疫與殺戮之中。 

De 也是一位輕微的躁鬱症病患。「命運令人坐立不安。她剜了我的雙眼,用鉤鏈拘禁了我,將我丟棄在世上推磨。」De的伊媚兒彷彿具有傳染性、往往令人讀了心勞意攘。他終於委身信仰繼續與命運搏鬥。還好有上帝,不然受苦的人們只能求助於嗑藥、酗酒、權力與性等任何可以暫時麻醉自己的東西。再一次見到De時,是在某次教會的聚會場合,他手中拿的由佛教書籍換成了Derek Prince的作品。我緊握他黏呼呼的手並擁抱了他。 

很久很久以後,我給De回了一封信:「那牽引我們通往未知之地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,成因未明,起初甚微,正如一個人的命運在趨於明朗之前,不易為人所察覺。然而對命運的研究、理解,往往是一個人對自身現存狀況的合理化與辯解,其努力是徒勞的。在祂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跟從誰呢?」 
Sundog
Sundog
拾荒阿伯
拾荒阿伯

文章數 : 104
注冊日期 : 2008-09-30
年齡 : 45
來自 : Taipei, Taiwan

http://philippians.chinarenluntan.info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